AICoin动态

企业优质和价格便宜谁更重要?

新闻 2025-07-30 19:05

  

企业优质和价格便宜谁更重要?

  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,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

  你要是问我 , 我觉得这俩都重要 , 但非要分个先后 , 那一定是先看公司靠不靠谱 , 最后落脚还得是价格偏不便宜 。

  以我对巴菲特的理解 , 巴菲特用大半个世纪的成绩单给出的答案是 : 好价格 , 才是好决策的基石 。

  在价值投资的逻辑里 , 如果没有 “ 符合安全边际的价格 ” 这个前提 , 一切交易都免谈 。 哪怕公司看起来再优秀 , 机会看着再诱人 , 他也能坐在那里等 , 等到价格合适为止 。

  很多人对 “ 合理价格 ” 有个误解 , 以为是绝对数字的高低 —— 股价 10 块就比 20 块好 , 市盈率必须卡在 15 倍以下 。 但在巴菲特的字典里 , 这逻辑站不住脚 。

  他在伯克希尔年报里翻来覆去表达的一句话 : “ 我们买股票就看一样东西 , 跟内在价值比 , 这价格值不值 。

  1985年接受采访时 , 巴菲特说 : “ 我们买股票只看一个东西 : 与内在价值相比 , 这个价格划不划算 。 股价 10 块还是 20 块 、 市盈率 15 倍还是 20 倍 , 这些数字本身毫无意义 。 ”

  说白了 , 便宜的价格本质上指的是 “ 现在的钱 ” 和 “ 未来能赚到的钱 ” 之间的差值大小 , 不是当下股价的一个绝对数值 。

  就像你买一件衣服 , 值 1000 块的东西 , 800 块买叫合理 , 500 块买叫捡漏 , 1500 块买就是亏了 , 和它标签上的标价 200 还是 2000 无关 , 只和它本身值多少有关 。

  至于标普指数涨了多少 、 美联储又加息还是降息 、 经济周期在扩张还是收缩 , 这些短期变量从来不在巴菲特的决策清单上 。

  我们看伯克希尔的几个主要的交易 , 1967 年买国家产险 、 1972 年收喜诗糖果 、 1973年买入 、 1977 年入主 《 水牛城日报 》 , 都是标的股价短期承压时出手 , 这些公司各自领域天差地别 , 但巴菲特的决策核心始终是 “ 价格足够便宜 ” 。 哪怕是 1994 年加仓可口可乐 、 美国运通 , 跟收购整家公司的逻辑也没区别 , 都是觉得价格便宜 。

  1974年致股东的信中 , 巴菲特说 : “ 1973 年买入 《 》 时 , 市场报价不到其内在值的四分之一 。 即便股价继续下跌 , 我们也丝毫不慌 , 因为我们买的是生意本身 。 ”

  巴菲特自己说过 , 当年做这些决策时 , 根本不关心道指怎么走 、 美联储在想啥 、 经济大环境如何 。 他就问自己两个问题 : 这公司将来能持续赚钱吗 ? 现在这个价格划算吗 ? 不管买整个公司 , 还是买一部分股权 , 思考的逻辑都一样 。

  甚至在找新机会前 , 他会先回头看老朋友 : 手里的公司如果价格合适 , 要不要再加仓 ? 在他看来 , 以前能让你赚钱的公司 , 大概率还能再赚一次 。 喜诗糖果 、 斯科特 ・ 费策这些标的 , 能买到 100% 控股最好 , 买不到这些老朋友 , 再去股市上发掘新机会 。

  手里的公司如果价格合适 , 要不要再加仓 ? 以前能让你赚钱的公司 , 大概率还能再赚一次 。 ( 巴菲特 )

 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( GEICO ) 就是个典型例子 。 1951 年巴菲特第一次买 , 21 岁的他敢把 70% 的资产都投进去 ; 25 年后公司经营出了问题 , 伯克希尔又大把加仓 , 核心还是 “ 价格够便宜 ” , 当然 , “ 知根知底 ” 这层因素我认为也很重要 。 《 》 也一样 , 他年轻时送报纸赚的第一笔钱里 , 一半来自这家报 ; 30 年后公司经营遇到些困难 , 股价暴跌 , 巴菲特又果断出手 , 还是因为 “ 价到位了 ” 。

  这种对 “ 价格与价值差 ” 的执念 , 不是巴菲特独有的 , 在巴菲特看来 , “ 格雷厄姆-多德投资部落 ” 的投资者都有这个内核 。

 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那场著名演讲里 , 提过格雷厄姆 ・ 纽曼公司的同事沃尔特 ・ 施洛斯 。 施洛斯没上过大学 , 从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辞职之后 , 自己开了家小公司 , 靠着价值投资闷声发大财 。 华尔街没几个人认识他 , 因为他从不参加交流活动 , 从不去公司做调研 , 投资决策只依靠公司年报 。

  施洛斯说 : “ 公司内在价值 1 美元 , 我花 40 美分买 , 早晚能赚 。 这时候管它是 1 月份还是星期一 , 管它是不是总统选举年 , 都没用 。 ”

  巴菲特说 , “ 40 美分买 1 美元 ” 这个道理 , 你要是一下子想不通 , 这辈子可能都想不通 。 ” 但大部分人就是听不进去这个道理 , 他们天天盯着 K 线图 , 琢磨的是明天能涨多少 , 根本不在乎现在的价格离公司真实价值有多远 。

 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 , 在巴菲特这里 , 便宜不便宜 , 不是看当下那串数字 。 公司的内在价值 , 是未来能赚的钱折现回来的数 。 这更多是种 “ 思维方式 ” , 不是一个精确的数 , 但能帮你大概判断现在这价合不合理 , 是不是未来回头看会拍大腿的 “ 当时真便宜 ” 。 所以 , 静态来看 , “ 买的便宜 ” 常常表现为买好公司的当下的 “ 合理价 ” , 而不是买烂公司的当下的 “ 便宜货 ” 。

  就如在1993年的信中 , 他写到 : 宁愿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 , 也不要以低价买入平庸公司 。 因为优秀公司的价值增长会让 合理价 变成未来的 便宜价 。

 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“长期投资+资产配置”推出的配置理念,通过资产分散、市场分散、时机分散这三大分散进行长期投资,从而实现投资收益来源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。点击下方图片立即领取课程

上一篇:美股收盘: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标普、纳指续创新

下一篇:美股收盘:市场谨慎看待美欧协议 三大指数涨跌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