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Coin动态

“公募考核新规”如何推动公募基金进化为“价

动态 2025-05-21 07:52

  

“公募考核新规”如何推动公募基金进化为“价值创造者”?

 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历经二十余年发展,已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,但此前存在“重规模轻回报”“风格漂移”“投资者获得感不足”等结构性矛盾。2025年5月发布的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是继新“国九条”后针对资管行业改革的深化举措,旨在通过25项系统性改革,推动行业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提升”转型,实现投资者利益与行业发展的深度绑定。这一政策不仅是对资管新规的延续,更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在基金领域的具体实践,标志着行业进入“以投资者为本”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
  《方案》首次明确推行“浮动管理费”制度,要求新设主动权益类基金以业绩比较基准为锚定,按投资者持有期表现分档收费。业绩显著低于基准时适用低档费率,显著超越时则提升费率。此举将管理人收入与投资者回报直接挂钩,倒逼机构从“规模竞赛”转向“收益深耕”。同时,强化高管与基金经理强制跟投机制,要求绩效薪酬延期支付,对业绩偏离基准超10%的基金经理降薪,形成“风险共担、收益共享”的激励闭环。

  政策通过《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》明确基准设定与修订规则,要求基金投资策略与基准高度匹配。例如,当前约46%的主动偏股基金以沪深300为基准,但低配银行、非银金融等权重板块超10个百分点,未来需通过调仓向基准靠拢,降低风格漂移风险。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产品透明度,更引导资金向低配的大金融等板块倾斜,推动市场风格均衡化。

  建立以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,将投资者盈亏、基准对比等指标权重提升50%,弱化规模排名与收入利润指标。对基金公司高管考核中,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%,基金经理考核中业绩指标权重超80%。长周期考核倒逼机构关注产业趋势与基本面,抑制短期博弈行为,为价值投资创造制度环境。

  政策支持头部机构发行浮动费率基金(要求头部机构60%新发权益基金采用该模式),同时鼓励中小机构走特色化路线。投研能力、风控体系完善的头部公司将凭借资源优势加速整合市场,而缺乏核心能力的中小机构面临淘汰压力,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。

  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,将权益基金保有量、投资者持有期限等纳入考核,倒逼银行、券商等代销机构从“佣金驱动”转向“服务增值”。头部券商已试点将保有量考核权重提至60%,推动投顾服务从产品推销转向资产配置,加速买方投顾模式落地。

  政策引导公募增配低配的金融、公用事业等权重板块,预计未来三年权益投资占比将提升至30%以上。同时,量化基金、指数增强产品因更易控制跟踪误差,或成为规模扩张主力。长期资金通过养老金、险资等渠道入市,叠加公募投资行为稳定化,将增强A股市场定价有效性。

  投顾生态培育:买方投顾收入模式依赖规模效应,中小机构生存空间可能受挤压。

  未来,建议与《基金法》修订、税收优惠等协同推进,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,倡导长期持有理念。只有形成“监管—机构—投资者”三方良性互动,方能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。

  《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不仅是行业规则的重新定义,更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环。通过利益绑定、基准约束与考核革命,政策有望根治行业问题,推动公募基金进化为“价值创造者”。尽管转型阵痛难免,但长期看,这一改革将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、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及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
上一篇:铁流股份:接受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

下一篇:古麒绒材: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网上

猜你喜欢